歡迎訪問和记官网線纜集團,26年專注於電力電纜的生產與研發
品牌電纜源頭製造26年專注於電線電纜的生產與研發
全國谘詢熱線:13940088818

中國廢銅資源循環利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時間:2021-12-17 16:53:00 作者:admin 點擊:

中國循環經濟的發展帶動了銅資源循環利用發展

中國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是全球範圍內發展循環經濟成效最明顯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倡導廢棄物回收利用,開始建立廢舊物資回收係統,在各項建設活動中初步涉及到與循環經濟有關的內容。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首次提出了節約能源的要求,到80年代初中國提出了“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這一階段,中國初步進行了有關循環經濟的政策法規建設,並結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在局部範圍內開展與循環經濟相關的工作。

20世紀90年代以來,循環經濟理念逐步滲透到中國城鄉和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循環經濟受到各級政府和企業界的重視。中國政府從多方麵入手,在推進清潔生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等方麵均做了積極的嚐試和努力,並開展了多項試點試驗,極大地促進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2004年起國家發改委統籌管理循環經濟工作,當年9月召開第一次全國循環經濟工作會議,發展循環經濟正式成為中國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和國家戰略。2005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幹意見》,這一意見成為了中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綱領性文件。隨後發展循環經濟被列為中國“十一五”時期的重大戰略任務。200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正式實施;2009年12月,中國首個區域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獲國務院批準實施。在中國的“十二五”“十三五”規劃中,發展循環經濟都被列為重大戰略任務,持續不斷的開展了“十千百”行動、循環經濟示範縣市建設、園區循環化改造、“城市礦產”示範基地、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無廢城市”、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等持續不斷的活動,將中國的循環經濟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度,也有效推進了銅鋁鉛鋅等有色金屬的循環利用。

廢銅電纜

“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推進了銅資源循環利用

 “十二五”初始,發改委與財政部聯合推動了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工作。“十二五”期間,共批複六批49家國家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覆蓋27個省級地區,其中80%以上的基地在東、中部地區,全部建成後每年再生資源集聚加工能力可達4000多萬噸。從基地集聚的再生資源種類看,涵蓋了廢鋼鐵、廢銅、廢鋁、廢鉛鋅、廢塑料、廢紙、廢橡膠、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玻璃等主要再生資源品種。實踐表明,“城市礦產”作為一種載能性、循環性、戰略性的二次資源,具有顯著的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特性。通過對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發揮再生資源的乘數效應,有效推進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目前通過驗收的34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中基本都有涉及銅鋁鉛鋅等有色金屬循環利用項目,其中有銅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的有10餘家,示範基地內的銅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將周邊小散亂及存在嚴重環境風險的再生銅企業進行了規範整合,同時提升了技術裝備水平,對推進中國銅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國銅資源循環利用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銅消費國,而精煉銅產量卻隻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左右,銅資源的儲量也僅為世界儲量的5.5%,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銅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供求矛盾不斷加劇。廢銅資源具有良好的循環再生利用性能,通過對廢銅資源循環利用,有利於緩解中國銅資源過分依賴進口的問題,也將為中國資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廢銅資源循環利用也具有良好的節能減排效果,據測算,與原生銅生產相比,每噸再生銅相當於節能約1噸標煤,節水近400立方米,減少固體廢物排放380噸,相當於少排放二氧化硫排放0.137噸。

(一)廢銅資源循環利用的昨天

中國的銅資源循環利用經曆了不同的曆史階段。計劃經濟時期,尤其是建國頭十年(1950-1959年),中國的礦山銅產量總共不足16萬噸,而通過銅資源循環利用生產的銅產量達到30餘萬噸,占全部銅產量的65%以上。隨著社會廢雜銅積蓄量的減少和中國大型銅礦山、冶煉廠的建設,從上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銅資源循環利用量占比呈下降趨勢。改革開放後,中國的銅資源循環利用得到了快速發展,銅資源循環利用的銅產量從上世紀70年代的19%左右增長到90年代中期的33%左右。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的銅資源循環利用量逐年增加,從2000年的30餘萬噸上升到2015年的近230萬噸,2019年更是達到了300萬噸左右。可以說,銅資源循環利用在中國銅工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作為中國工業化進程中的物質需求保障,為中國的經濟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廢銅資源循環利用的今天

1. 戰略格局逐步形成

經過近七十年的發展,中國的銅資源循環利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由粗放、勞動密集型走向科技創新型,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江西地區等區域形成了上下遊耦合完備的產業集群,產業集中度有效提升,湧現出眾多與優質企業,規模以上企業占比超過六成,產業鏈協同逐步加強,已形成以大型企業為龍頭、中小企業為主體的循環利用產業戰略格局。

2. 創新應用成效顯著

產業技術裝備和清潔生產水平逐步提升,循環利用的重點環節如預處理、熔煉以及節能環保設備開發應用等方麵取得了重大突破,國內外最新的銅資源循環利用科技創新成果得到了廣泛應用。處理廢雜銅的卡爾多爐、NGL爐等得到推廣應用,高品位紫雜銅直接拉杆生產線已在多家企業使用,銅資源循環利用的冶煉工藝與電子廢棄物協同處置利用方式已成為共識。

3. 產業政策持續向好

推進銅資源循環利用發展的環保政策、財稅政策、標準規範不斷出台。全麵建立資源高效利用製度,推動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品更新升級促進舊產品循環利用,生產者責任延伸製,新《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版)》,“無廢城市”建設,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排汙許可證、國家固廢重點研發項目等政策出台,對規範銅資源循環利用發展以及循環利用過程中的汙染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4. 大資源觀成為共識

基於中國銅資源儲量貧乏的先決條件,進口高品質銅資源循環利用所需的原料是中國銅原料供應體係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出台了《再生黃銅原料》《再生銅原料》等原料標準,在境外經過預處理加工並符合原料產品質量標準的再生銅原料、再生黃銅原料將按照產品進口管理。

(三)銅資源循環利用的明天

1. 牢固樹立新的資源觀和發展觀

全麵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係的指導意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堅定不移地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國家重大戰略,作為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作為我國資源安全戰略的重要保障,作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

要將再生資源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將資源循環利用和高效利用作為節約資源、減少排放的重要切入點,創造良好的宏觀發展環境,促進其加快發展,發揮有效回收、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的作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創造新的經濟價值。

2. 進一步健全廢銅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

做好前端回收、中端加工、末端再利用各個環節的鏈接與完善,繼續推進城市礦產基地建設高值化提升,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靜脈產業和動脈產業的深度融合。建議推進以龍頭企業、試點示範企業為主體的廢銅資源回收利用體係建設,利用信息化提升廢銅資源交易智能化水平。引導企業進入園區,推進清潔生產,實現集中生產、廢水集中處理,防止二次汙染。

3.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進產業升級

加快廢銅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的研發,提高原料預處理水平,加強協同處置能力,延伸產品鏈,建立廢銅資源信息和技術服務體係,建立完善的廢銅資源交易平台,及時有效地為供需雙方提供交易鑒證、信息發布、融資谘詢、交易服務等,建立規範的倉儲、交易市場,提升廢銅資源利用效率,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4. 建立健全廢銅資源循環利用標準體係

按照產品全生命周期分析原則,從回收、分解、加工、再製造及清潔生產的角度,建立健全廢銅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標準體係。

5. 加強國際合作,暢通廢銅資源國際大循環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完善和改進廢銅資源進口管理製度,逐步構建形成廢銅資源國際大循環市場,以確保我國廢銅資源的可靠保障來源。 參考文獻:

1.《我國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研究:頂層設計與實現路徑》,陳德敏著,人民出版社,2019.12。

2.《中國城市礦產開發利用實踐與展望》,李金惠等編著,中國環境出版社,2015.12。